FWD50 — 從加拿大看數位政府
數位政府不在科技而是組織改造
你想要未來的數位政府長什麼樣子?2018 年 11 月 7-9 日在加拿大首府渥太華舉行的 FWD50 大會,聚集了來自加拿大數十個政府部門公務員、十幾國的數位政府領導者,三天的議程討論 50 天、50 個月、50 年後的政府科技(government tech)、公民、數位政策、未來社會會長什麼樣子。
其實這場數位政府的會議談科技談得很不深入, AI、IoT、區塊鍊等有技術名詞的演講幾乎都是廠商代表在嘗試銷售他們的產品和服務,那些讓人眼睛一亮的分享都是如何改變政府組織文化與設計使用者中心的政府服務。
台灣的數位政委唐鳳又毫無懸念地用 Keynote 演講感動全場,在大會即時 Twitter 聲量 Dashboard 上位居第一,也把台灣推上了關鍵字 highlight。關於唐鳳執掌的行政院數位創新空間的開放政府嘗試,可以參考 XXXX,在多倫多辦的工作坊可以參考 XXXX。
我作為台灣 g0v 社群參與者,想跟大家分享三天聽到的有趣案例和心得,由於一個人無法聽到每一場演講,有所缺漏跟以偏概全請大家包涵。
只在談資料標準、智慧城市,
高昂的票價讓
同時間還有 open data summit canada
政府 IT specialist 工會
Policy Hack
國防部
想知道 AI 怎麼在政府裡應用,但都是商業推銷 AI solution。ethical 不是沒談就是扯太遠。
TBS
社群
我對政府的理解還是太少了。
service 當道
FWD50: 主要還是 FED 層級,各個城市人還是偏少,就沒遇到來自溫哥華的
美國 18F 的 10X:做政府內部創新的創投
https://trello.com/b/nEBwTYY9/10x
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成功的案子之後的經費來源要從哪裡來?10X 已經沒有辦法給更多的錢了,就需要去說服、申請原本正規體系下的政府預算分配。
愛沙尼亞的數位之旅
愛沙尼亞政府的 CTO Kristo Vaher 是一位不遺餘力推廣分散式系統的工程師,不同於 CIO 做資訊應用,CTO 主要負責資訊工程的基礎建設。愛沙尼亞以數位政府服務聞名,背後是沒有自然資源的小國一定要培養數位人才和面對潛在資安攻擊的防範。
Kristo 整理了愛沙尼亞從 1991 年恢復獨立國家到現在的重大數位政府政策和對未來的展望。
過去
未來
micro-service to reduce dependency, sustainable for long term
domain driven design
Who you are building the service for? you are building the service for?
well-defined test
Cross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Cheatsheet: only bad legacy is bad
focus
Cheatsheet: only bad legacy is bad
focus on lower hanging friut
courage to fail
listen to all users
UK cabinet office
NZ 2017-18 Progress Report for the Service Innovation Lab.
數位政府其實是組織再造與文化培力
在議程中除了 AI 出現最多次以外,大概就是敏捷開發(agile),有許多專案顧問公司希望幫政府組織導入敏捷。
敏捷是個心態不是一種要按著步驟做的方法
UK
使用者中心
digital literacy: school of public service
TBS: digital enable unit, standard
work remotely
Roadmap to Agile! 真的滿不錯的。
中午茶敘:如何讓公務員更數位化?提供課程、導入開源軟體
但是開放呢?公民參與呢?
跨國數位政府人才
有些我遇到並聊天的加拿大政府雇員,其實有在其他國家政府部門工作的經驗,例如在英語系的國家英國、加拿大、美國、澳洲、紐西蘭等地服務過,這些數位政府的經驗可以互相交流,畢竟這些國家在雇用政府雇員上流程也比台灣相對寬鬆,不需要是公民,外國人持有工作簽證即可。有一種戰國時代策士可以周遊列國找到最願意推行自己政策的國家的感覺。並且有專門提供政府顧問服務的公司,有些人也是從政府出來的,例如英國 Cabinet Office 、GDS 的頭頭出來開顧問公司,提供各國政府數位政府與開放政府的諮詢服務。
台灣有辦法吸引非台灣人加入台灣政府做組織改造嗎?或是引入專案顧問?
Cool and Sexy 的公務員和政策社群
雖然我不是公務員,但在整個活動裡感覺到想要讓公務員很 cool and sexy,並且讓公務員參與社群。
在多倫多和渥太華所遇到的公民科技社群中,據稱有一半是政府雇員,每個禮拜的 meetup 可以達到 30-40 人的規模,以前甚至還更多。(聽說冬天到了大家會有更多產出,不然夏天都跑出去玩了)
Policy Hack:
三個月
沒有獎金
但是可以讓政策有能見度。
Policy Ignites:搞得像是 TED 演講的 Lightning talk,每個人五分鐘,上台講自己想要推怎樣的政策。
Policy community:
GCcollab
https://twitter.com/GCcollab?lang=en
我這個不在加拿大政府工作的外國人也可以加入
安大略省的開放政府辦公室也在準備想要讓外部的人加入開放政府研究社群。
擁抱開源軟體
可能是因為社群的體質就會吸引到熱愛開源的人,跟很多人都聊到開源軟體在政府中的應用。
公民科技社群大叔:「開源是 default 啦!這樣社群才能貢獻,不做重複的輪子。」但是社群就要動起來,沒人維護接手就 GG。
西裝筆挺的顧問公司經理表示:「開源軟體可以更快,不用等採購過就可以先採用,就可以做 demo case。等採購下來可能就兩三年了。」
政府內的資訊人表示:「不開源的話,會連政府開發的東西都不知道在做什麼,更不用說外包的,每個系統不知道在幹嘛。要資料找不到,出錯不知道錯在哪裡。不然如果廠商死都修不好,我們自己修總可以了吧!我們之前跟 IBM 買的公務員薪水支付系統竟然整個爛掉,影響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薪水發放,修了一年都還修不好。」(新聞連結:https://www.abc.net.au/news/2016-09-01/canada-ibm-payroll-debacle-echoes-queensland-health/7802944
https://www.cbc.ca/news/canada/ottawa/phoenix-data-released-radio-canada-1.4259636)
但政府採用開源軟體還是需要一些功夫的,例如 Digital content unit(?)就有工程師協助挑選內部協作用的開源工具與協助維護,才能確保工具使用品質,並且有搭配設計師改進易用性和資料科學家整理資料、管 API。
不過開源軟體導入還是需要更多的教育訓練。(逃不掉的)
那些沒有問的問題與問錯的問題
隱私權跟資安是拿來保護人民資料不外洩,而不是不公開政府資料的藉口。